2019年1月10日星期四

聪明人和普通人的思考方式到底差在哪儿?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叶壮,心理学培训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区别就在于,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更科学、精密、高效的“抽象地图”,这个地图里面存储的不是地标、边界、线路,而是概念、知识、事实和程序。他们跟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既拿着一张信息又多又全的好地图,又特别会从这些地图中高效提取与组合信息。
从题主有限的表述里面,我想先针对我下面的的答案里提到的“聪明”进行一下界定:
  • 评价“聪明”与否的标准并不完全依靠智商,而是看其能否比较高效准确地解决自己所面对的独特难题。
  • “聪明”的人不是在生活中每一个方面都聪明,我更愿意将他们看做某个或某些领域的“专家”。
  • 这里不探讨遗传因素。
下面,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两者的区别。
一列火车在穿过一座横跨山谷的大桥时,火车上的一个旅客从窗口丢下一块石头,请问,这块石头的落点会在哪里?
本实验于 1984 年,由 McCloskey 与 Kaiser 对大学生被试加以测试。
正确答案是——呈抛物线坠落,除了重力外,石头同时还有与火车同向的初始速度需要考虑。
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石头会垂直下落,事实上我在看书看到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也是这么想的——太不聪明了。
在“聪明人”的头脑中,有效解决问题(尤其是擅长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和普通人拉开差距的地方有如下这些:
  • 识别问题相关信息:高中时,有一次数学考试的一道几何题,很多平时的数学优等生都做错了。原因出人意料的简单——题干里给出的一个看上去很重要的信息,其实根本就跟解这道题没关系。不少平日里仔细谨慎的生拉硬扯的在自己的解题过程中使用了这一条件,反而导致做错了题。考试题里,一般没废话,但是实践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同时又复杂又简单,聪明人可以更好的提取当前问题情境内,与问题真正相关的信息。
  • 语义理解:例如,我老婆骂我:“你难道不知道自己竟然一点都没有不残酷不无情不无理取闹吗!?”如果我能神速反应过来应该合理应对,那我是聪明人。聪明人对很多情境下的话语有一种类似“撅起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的瞬间直觉,进而顿悟解决方案。给我看源代码不如杀了我痛快,如果让 @赵世奇做,情况应该会好很多,因为在这方面,他是专家,我不是。
  • 整体表征:听明白一句话未必就看透了整个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聪明人会调动更多“心理地图”中的内容来合理解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你是可以靠二元一次方程一类的基础数学知识使劲儿算出来的,但是有更聪明的解法:鸡和兔共 15 只,共有 40 只脚,鸡和兔各几只?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 10÷2=5 只,鸡有 15-5=10 只。
  • 问题归类:就像在世界地图里面找“北京”,你需要先找到“中国”的大概位置。在心理地图里面,找“产前抑郁症”相关的问题,聪明人不会第一反应就把知识体系和上面提到的整体表征直接定位到“气象学”去,相应的,他们会直接定位到“心理学”,甚至能直接精确定位到“临床心理学”,进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就是考验你头脑里心理地图的信息量、精度、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地图理解程度的时候了。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看了题目的前几个字就能意识到这道题是要考“重力加速度”这一概念,进而在读题解题的过程中刻意地关注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信息,甚至主动地间接寻找缺失信息。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直到读完了全题,才激活了相关的心理地图。不过在这一点上,还有两点需要额外讲:一是问题归类训练有助于成绩提升。1995 年,我母校西南大学的张庆林老师的研究证明,在把 36 道简单数学题(加减乘除)做完后并加以分类的一组学生,比单独做完这些题目的学生最终在类似数学题的测验中成绩要好。二是过度自信可能导致问题归类失败,比如你女朋友找你说 XX 买了个新包包成天炫耀,你错误地把问题归类成“需要共情”,于是和女友同喷 XX,其实可能是女友自己也想要个新包——是“想当然”让问题归类错误,到了应该提升心理地图精度的时候了。
  • 类比思维:这有点儿像人们通过蝙蝠研究出了声呐。聪明人是擅长通过案例类比来解决问题的人。Gick 和 Holyoak 在 1983 年的研究发现,给被试提供两个类似的问题情境,比只给被试提供一个情境,更有助于被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 心理地图的信息量:我妈表扬过我的一个远房叔叔:“XX 真是聪明,麻将打得那么好。”我的小学老师也表扬过我的一位同学:“XX 真是聪明,象棋比一般大人下得好得多。”甚至在火车上,下铺也表扬了对面儿的哥们:“兄弟你真聪明,没见过斗地主比你打的好的。”1973 年,Simon 和 Chase 对象棋大师和象棋新手进行了专门的科研——象棋大师可以很快回忆 5 万个不同的典型象棋定势,这里面每一个,他们靠几秒就能回忆出每一个棋子的位置,和可能的操作走向。——我想,麻将、象棋、斗地主应当同理。在他们脑海里,牌面、棋局如同我们脑海中所存储的词汇。就像我问你“香蕉”的单词是什么,你可以很快地说出来是“banana”而非“nababa”。所以,聪明人,都是有干货的——不是全靠天赋。
  • 心理地图的目录:聪明人有一个更适合解决问题的从心理地图内提取信息的结构。就像行政区划图不能很好回答你关于某个地点的海拔有多高这类问题。聪明人的信息以一种更好地方式存储着。Chietal 在他的实验里,让大学生和他们的教授给一些基础物理问题进行分类,大学生的分类典型结构之一是依靠涉及的工具:用到斜面,用到木块,用到杠杆,用到波。他们的教授的分类方法就高贵冷艳多了:能量守恒问题,坐标变换型牛顿原理问题,加速度相关的牛顿原理问题,力平衡状况下的牛顿原理问题。您觉得,哪个更显得“聪明”?
那么,想变聪明哪家强?
  • 创作式思维教程(Productive Thinking Programs),来自于 Covington。主要给孩子用,通过侦探故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
  • 问题解决模式(Pattern of Problem Solving),来自 Rubinstein。主要给大学生使用编制的,通过主要来自工程学和数学领域的问题,依靠 10 周时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 CoRT(Cognitive Research Trust),来自 De Bono。主要面对学生可能在校外碰到的具体问题情境。
  • 思维工具强化教程(Instrumental Enrichment),来自以色列的 Feuerstein,是目前最广为人知且研究广泛的思维技能课程,主要面向有一定认知或情绪障碍的青少年。
普通人同所谓“聪明人”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大抵如是了。
再次强调,这里的“聪明人”真的不是已经混到出人头地的成功人士,而是指在特定领域有超过一般人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专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